隶属于中共闽粤赣边省委的泉州党组织在“保存组织,保存基地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
1937年春,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白清机(白沙)从福州监狱释放后回安溪龙门。七七事变后,在上海参加抗日救国会的进步青年林降祥与在日本留学的林火枝(林成茂)、童雪芝夫妇先后回到龙门,他们同隐蔽在家乡的党员林水芸、林茶,进步青年林清辉、白宗兰等取得联系,以林火枝为主,包括林降祥、林水芸、白宗兰、林清辉计5人组织“党的同情小组",以“继承标师柴烈士的遗志”为行动口号,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,开展抗日救亡运动。
1938年2月,李毅然受中共厦门工委派遣,到龙门中心小学任教,与林降祥取得联系,指导“党的同情小组”的活动,考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隐蔽下来的党员情况。5月13日厦门沦陷,厦门工委和“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”(“厦青团”)撤往漳州。中共漳州中心县委6月间派胡鳅(林水田)来龙门检查工作,向李毅然传达可以重建党的组织、搞“两面政权”的指示。同年秋,李毅然任龙门中心小学校长,安排“厦青团”成员朱乃仁、江清池、李德心等在龙门中心小学任教。漳州中心县委派陈奇(陈国忠)到龙门巡视,批准李毅然介绍林降祥入党,恢复老党员林水芸、林茶的组织关系。9月,为发展培养青年干部,派遣张连、白宗兰等进入内迁在安溪县城的集美中学读书,开展学生运动。张连团结了李法儒、白佑启、洪惠等一批进步青年,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“钟标体育社”,张连任学生会主席后,领导了反压迫、反对反动教官的学潮。同年10月,漳州中心县委批准重建龙门支部,书记李毅然,委员朱乃仁、林降祥、林水芸。
1939年1月21-25日,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在龙岩县白土乡后田村召开第五次执委扩大会,传达贯彻中共六大六中全会精神,正确地分析了广州失守后闽粤边的政治形势,明确此时的中心任务是“抓紧时机布置抗日游击战争及组织群众参战”,以配合全国抗战。此前,闽西南潮梅特委书记方方曾提出:“闽西南不能没有武装,否则就活不成”。据此,龙门支部建立了党的武装队伍——武工队,集训队员10多人。并派林降祥雇请广东技工,派林水火、林鲍鱼负责在目场秘密开办造枪厂,还通过各种关系向海外华侨募捐,购买一批枪支弹药。
1939年夏,安南同党组织在南安翔云九五保发动一次规模较大的群众抗暴斗争,由曾在漳州参加“夏青团”活动的梁新民、梁益民和龙门美卿老游击队员白扁、白建法带领边区抗暴群众,同南安县保安队及翔云、英都、大宇的乡壮丁队展开武装斗争,击毙反动保长,活捉反动副保长,斗争持续了4个多月,迫使南安县政府与抗暴代表谈判。李毅然派白清机指导梁新民等与南安县政府洽谈,取得胜利。南安县政府不得不将土匪成性的联保主任调离翔云。因抗征抗暴被迫流亡至安溪龙门一带的500多户1500多人翔云的男女老幼终于回到家乡。这场斗争既打击了顽固势力,壮大了革命声威,又使群众在斗争中经受锻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