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但随着对献血了解的深入
却越发纠结起来
“献血后需不需要补补身子?”
“献200毫升好还是400毫升好?”
...
看上去也不是什么大问题
但堵在心里就是不舒服
今天小编就继续带大家理清
献血的十个小纠结!
年轻人,你的思想很危险啊!
我国《献血法》有规定,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,不得买卖。

不是一个事儿,不要相提并论。
献血检验与医院的标准是不一样的,献血检验结果只是安全输血的需要,不能用于疾病的诊断或其他目的。

这事儿还是让陌生人来吧!
直系亲属之间互相输血,可能引发输血相关性抗宿主病,一旦发生,死亡率在90%以上。献血和用血的人之间血缘关系越近,发生的概率越高。

食物不可“貌相”呀~
虽然豆浆和牛奶长得和乳糜血很像,但其所含脂肪都低于低脂肪膳食的标准。所以,献血前进餐豆浆、牛奶、鸡蛋、豆腐豆干等“轻膳食”,并不会导致餐后血脂明显升高,也不影响献血。

抽更安全更方便的那个。
献血抽的是肘正中静脉。因为静脉一般位于人体的表层,血流较缓,更容易抽取。而动脉一般都在真皮层以下,比较难定位,且动脉血流速度较快,抽取后,不易止血。

还有各种证件任你选择。
献血带本人身份证、军(警)官证、士兵证、护照、港澳通行证以及驾驶证等有效证件均可。

一般为55周岁,但能者也可“多劳”。
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—55周岁;既往无献血反应、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,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。

当然是“多多”益善。
对输血者来说,接受他人血液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。因此,一次献血400毫升,意味着受血者接受不同人血液的次数会减少,发生输血免疫反应、传染病的几率会降低,输血的风险会大大的减少,而对献血者来说也同样无损健康。
但最终献血多少,还是由各位献血者自己决定~

两者都不适合。
献血后一两天适当多补充水分,可多摄入含铁食物,不宜暴饮暴食,盲目进补。

理论上可,但作用嘛...不大。
血液运输脂肪,但并不储存脂肪。血脂高反映了机体的脂肪摄入或合成过多,仅仅清除一部分在路上运输中的产品,显然不能解决问题。而且,这种降低血脂的作用还很短暂。
